Instagram名片貼

Instagram

2009/12/25

從小團圓看張愛玲的愛情觀

這是我在只看了前兩章小團圓的狀況下寫出的作業
我自己都好佩服自己可以一個小時裡寫出來
不過我表弟給我的評語:BULLSHIT


-------------------
前言
《小團圓》作者為中國知名女作家張愛玲(1920-1995),該書首次出版於2009年。以半自傳方式呈現的《小團圓》屬於長篇小說;張愛玲是位頗有爭議的女作家,其顯赫的家世(祖母是清末知名大臣李鴻章的女兒,祖父是「清流黨」要員張佩綸)、曲折的經歷、時而華麗絢爛,又時而觀察入微的文筆,使她的作品從40年代日軍侵華時期的上海,紅到60年代國民黨時期的台灣、再到90年代、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大陸。 
曾經聽過一種說法,如果把《小團圓》當做第一次接觸張愛玲的入門書,那麼也再不會有第二本了。《小團圓》裡出現的人名多如牛毛,讓像我一樣的讀者看的暈頭轉向。在劇情方面,則缺乏起承轉合的結構,許多重大情節轉折反而草草帶過。
《小團圓》中的邵之雍原形即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。半個多世紀以來,世人一向對張愛玲與胡蘭成之間的感情糾葛好奇不已。胡蘭成晚年寫的《今生今世》一書中更專闢一章《民國女子》,把張、胡二人的感情寫得如金童玉女一般。張愛玲在1975年趕寫《小團圓》是因為得知有台灣作家計畫用胡蘭成提供的材料寫自己的傳記,有種搶回對自己身世詮釋的主導權的目的。雖然在《小團圓》書中的前言,張愛玲的遺物監護人宋以朗表示,張愛玲對《小團圓》是否出版態度搖擺,但直到晚年張仍然在努力改寫《小團圓》。
1976年3月14日:請郵寄給美國《世界日報》與台灣皇冠出版。
1992年2月25日:《小團圓》小說要銷毀。
1993年10月7日:《小團圓》一定要盡早寫完,不會再對讀者食言。
1970年代張愛玲生前摯友宋淇建議她擱置《小團圓》,除了當時台灣政治敏感,更重要的是不要讓胡蘭成有利用的機會,但到了2009年的今日,這兩個障礙都不存在了。《小團圓》今年2月在港台出版,隨即登上各地圖書排行榜首。然而出版《小團圓》這件事本身就引發熱烈討論。有人認為,這是對張愛玲遺囑的一種背叛。

張愛玲的愛情觀
在《小團圓》前幾章裡,提到了主角「九莉」的童年、少女時期,這一部分我的結論是:繁瑣囉嗦到了極點,根據網路上的文章,這裡總共有一百多個人物出現。325頁的小說,一直要看到中間163頁,邵之雍這角色出現以後,讀起來才比較通順一些。不過如果我們不特別去強記每個出現過的人名,而用一種比較像讀詩的方式,去注意其中張愛玲要傳達的「意境」,還是可以感受到以下畫面:冷漠陰暗、充滿各種畸形人際關係的大家庭裡,一個躲在角落的小女孩,永遠得不到肯定、關愛,這種環境下所培養出來的扭曲性格:銳利、卻也悲觀、沒自信、無情、極度事不關己。當我們讀者對張愛玲的寫作方式心浮氣躁之餘,卻也該想想,像我們這樣的旁觀者都對如此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感到厭煩,而這些卻是張愛玲面對的世界。
在張愛玲的筆下,《小團圓》暴露了邵之雍(胡蘭成)的諸多隱私:對於別人不欣賞自己完全不能接受、佔有欲;在離開前一晚,「用強的」硬要了小康的身體;最後的贈金並不是什麼情義表現,而僅僅是兩人之間的金錢往來;在逃亡期間一直擔心,她會向政府告發他;甚至暗批他的性變態癖好,不惜連自己的子宮頸因此而折斷都寫出來。
九莉寫給邵之雍的最後一封信,也不只是要安安靜靜地自行凋落,而是強調感情破裂的原因:
「我並不是為你那些女人,而是因為跟你在一起永遠不會有幸福」
「沒有她們也會有別人,我不能與半個人類為敵」
胡蘭成若地下有知,一定想不到張愛玲會如此看他,他曾在「民國女子」說:
「我已有妻室,她並不在意。再或我有許多女友,乃至挾妓遊玩,她亦不會吃醋。」
在他眼中如此大方的前妻,在《小團圓》裡竟說到:
「廚房裡有一把斬肉的板刀,太沉重了。還有把切西瓜的長刀,比較伏手。對準了那狹窄的金色背脊一刀。他現在是法外之人了,拖下樓梯往街上一丟。」
到了故事最後,九莉做了跟那個人結婚生子的夢,醒來後「快樂快樂了很久」,看到這裡,我覺得很辛酸也很感慨:一個女生在畸形的家庭下長大,第一次戀愛,就栽在情場老手手下。我不認為是胡蘭成的錯,感情的事是不講對錯的,畢竟這也是她自己做的選擇,不是別人強加給他的。但這段感情,在張愛玲一生中,竟然佔了這麼大、這麼重要的位置,影響持續這麼久。
張愛玲到美國後,雖然也做過翻譯、編劇、文評等工作,但她的小說描繪的時空範圍,從來沒有脫離過上海的範圍,讓人有種她人生最後的幾十年是白活了的感覺。如果張愛玲可以重新選擇她的一生,不知道她會再次經歷她所經歷過的獨特際遇,從而使她獲得寫作方面的奇才,和隨之而來的名和利;或是會選擇得到多一點愛,在別人心中留有多一點溫柔的地位,不那麼孤獨的過完餘生?這個問題,恐怕只有她本人才能回答了!

沒有留言: